台灣.新竹|秋天必拍新埔的曬柿餅 你知道他是怎麼被發現的嗎?

每到10月、11月,不少旅客蜂擁至新竹新埔,就是為了一睹金黃橙橘柿子、一字排開的壯觀模樣,壯觀模樣。而殷切招待遊客的劉大姐、二姐永遠是金黃柿子外的另一個美景,笑臉迎人,還原傳統製作柿餅的每一步驟。究竟這個位址偏僻、默默無名的柿子加工廠,如何成為台灣秋季著名的觀光勝地,味衛佳柿餅加工站劉家大姐說:都是攝影師的緣故。

新竹新埔味衛佳柿餅加工廠

傳統手作與機器 澀與不澀的差別

說起曬柿餅的歷史,劉家大姐說,味衛佳從祖父那一代就可以製作柿餅了,當初是以副業的方式製作,一直到大姐爸爸那一代,因為柿子品種改良,大顆,水分多,加上當時生產過剩,農夫詢問大姐的爸爸能不能曬乾做成柿餅,經過一番研究,味衛佳成為當時第一個成功將牛心柿製作成柿餅的工廠。在父親的年代,會做柿餅工廠還不多,銷路好的時候,大盤商甚至還會預付現金, 一車車載走。那時大陸進口、機器風乾製作方式都還沒引進、誕生。

新竹新埔味衛佳柿餅加工廠

製作柿餅是靠天吃飯的行業,濕度高時更可能全軍覆沒,也因此有人研發出風乾機。可是機器風乾的柿餅沒有綿密感,而且味道澀澀的,因為柿子的單寧酸轉換成葡萄糖,需要時間轉化,速成的柿餅會澀。但機器風乾技術的方便、快速,又不用看老天爺,逐漸成為柿餅加工廠的標準配備,只有他們家仍遵循傳統作法。

新竹新埔味衛佳柿餅加工廠

當時販賣柿餅的標示不清,出貨的箱子並沒有特別標明來自哪個加工廠生產,加上大盤進貨不可能只進一家加工廠的商品。導致好的、澀的柿餅混裝,也間接造成市場上柿餅銷量下滑,甚至還有銷售員欺騙顧客,說澀的柿子才會降血壓。

新竹新埔味衛佳柿餅加工廠

慘淡的日子真的很辛苦,大姐二姐那時還勸弟弟不要做了,如果生活費不夠,兄弟姐妹可以分擔家計,可是心地善良的弟弟卻說,如果他不做了,那農民怎麼辦?當時弟弟還是堅持手工製作,那時沒有一家工廠用木材烤、日曬的方式製作。因為這樣很費工,加上耗損率高,臨近的工廠員工,甚至還笑弟弟是傻瓜。面對大陸進口以及機械風乾的柿餅,弟弟無奈地將一簍簍地柿子扔掉。當時甚至還勸弟弟不要做那麼多,他卻回說「可是沒有曬滿滿,這樣攝影師來拍照就不好看了。」

新竹新埔味衛佳柿餅加工廠

攝影師闖入 拯救慘淡經營的加工廠

幾十年前曾有報社記者來拍柿餅,鄰近的柿餅業者不僅不歡迎,甚至還拿出鐮刀趕人,鄰居說攝影師來都找麻煩,不願意讓他們拍照。味衛佳的位址最偏僻,弟弟心腸很好,以禮相待,甚至讓肚子餓的攝影師,拿柿餅來吃。

當時很多攝影師把這個地方視為私房景點,可是看到照片,其他攝影師們也循線找到蛛絲馬跡,找到這座偏僻的工廠。一開始,大姐的媽媽為攝影師們還原柿餅的製作過程,後來大姐、二姐利用週末時間,也回家幫忙,還原(大姐強調非表演,因為他打從娘胎就開始做柿餅)製作柿子的過程給現場的攝影師。

攝影師們爭相捕捉豐收的喜悅

一傳十、十傳百,去年雙十假期來了16團,每團都超過40人。大姐說,其實曬柿餅的工作會一直持續到1月份,不用特別集中在10、11月來,天氣好時分批來,比較不會那麼擁擠,而且,他們有四組模特兒,輪流讓大家拍攝:大姐、二姐、阿嬤們以及工廠的員工。

當時看到那麼多攝影同好,二姊燒了10幾鍋水給客人飲用,過去曾經建議弟弟弄台飲水機省事,可是那種奉茶、煮茶歡迎客人的氛圍,卻淡化掉了,所以也就作罷。除此之外,味衛佳早期旁邊的屋頂,也沒有如今可拍照的二樓陽台。以前曾發生攝影師爬到屋頂拍照滑倒,因此就搭了便橋讓大家都可以上去拍攝,後來怕大家危險,加了欄杆,怕熱又蓋了棚子。加上工廠位址很遠,也拜託親朋友好在旁邊做小吃,烹煮簡單的客家菜餚給大家享用。

特地架設二樓看台,讓攝影同好不用擔心安全也能拍到好照片

大姐回憶,曾經有攝影師在二樓拍攝時,對大姐說「笑一個,我就買柿餅」,大姐回應他說,買不買柿餅沒關係,可是對方仍然像耍猴戲一般,一直說等一下會買多少柿餅,大姐後來就不賣他,因為她強調,她賣這些柿餅是真心分享,而且攝影師拍到好的照片,她也一樣為他們開心,不需要用這樣利誘的方式。大姐就訓斥他「你們教人文攝影的,到底懂不懂得尊重?」大姐強調,不要因為想要拍照,就捧場買柿餅,真心喜歡再去買,不消費一樣很歡迎來玩。

新竹新埔味衛佳柿餅加工廠

其實每到採收柿子的季節,大姐每個週末都很開心見到老朋友,像是同學會一般,一同分享豐收的喜悅。而這些攝影師把這些豐收的影像,分享到海內外,無形中促成柿餅的行銷,也因此,面對攝影鏡頭,劉家姐弟、阿嬤、工廠員工,都展露出最純樸的笑容。那些發自內心的喜悅,是錢也買不到的無價之寶。

新竹新埔味衛佳柿餅加工廠

本篇原文於2015年刊載在Nownews今日新聞頻道,後因網站改版、主機搬遷等緣故,導致文章已無法在原始網站看到。經簡單編輯後重新呈現,也加入自己拍攝的照片。

0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