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18年11月8日的晚上,因為AirBnB屋主O在經過我的死纏爛打之後,終於帶我到住家附近散步,我們從房地產聊到夜店,再從中台關係聊到梅克爾,德文英文夾雜,也因他在東柏林24年的居住經驗,換來「免費」柏林圍牆紀念館的旅遊資訊,剛好9日這天不用上課,也就這樣踏上「圍牆朝聖」之旅,也意外在圍牆倒塌的29年後,回顧德國這天的歷史。

由於大學讀德文的關係,對柏林圍牆的印象,一直是當年系辦公室的一個手掌大小的水泥石塊,平滑的一面則有部分油漆彩繪,據說是某教授當年求學時從柏林扛回來的。現在如果到DDR博物館,這種大小的石塊一顆可能要價30歐元。

一般遊客參觀柏林圍牆,都到施普雷河畔的East Side Gallery朝聖,其中最著名的作品,莫過於藝術家Dmitri Wrubel以戈巴契夫與埃里希·昂奈克(Erich Honecker)熱吻所創作的(Mein Gott hilf mir, diese tödliche Liebe zu überleben)。不過這次參觀的柏林圍牆紀念館,卻不在這裡,而是遠在相反方向的Bernauer街上。

柏林圍牆紀念館(Berlin Wall Memorial)其實嚴格說起來,是個由佔地廣大的公園、紀念碑、資料中心所組成。過去圍牆的位置換成一根根鏽蝕的鋼柱,而地上也有許多小石塊,象徵著當初挖掘的地道位置。



閱讀公園的立牌,原來選址在此有其特殊意義,當年Bernauer街上的房子,剛好前門在西柏林、後門在東柏林,在1961年宣布關閉邊界後,成為許多人奔向西德自由的出口,起先有人跳窗求生,東德則強迫民眾遷出,而後有人挖地道,東德政府只好把房子都拆了,改成圍牆、內牆、鐵絲網等多重防護的邊界。但還是阻擋不了,到1989年11月9日圍牆倒塌期間,前前後後還是有不少地道秘密挖掘中,不少都是從西德開挖,為的是想把東德的家人接過來。

不過想跨越圍牆可沒那麼容易,除了高達3公尺的圍牆,為了怕人開車闖入,設有多到防護,東德這邊有多個鐵絲網、監視塔、地障防止汽車闖關。不過,這當然也擋不了想投奔自由的東德人。紀念館內雖然不能拍照,但免費的資料中心有著豐富的歷史紀錄,寫著各式各樣的逃脫故事、影片,有的成功、有的失敗,而戶外區域的紀念公園,除了沿路的小立牌寫著發上在那個地點的故事之外,另有一片罹難者照片的紀念碑,記錄著德國史上的污點。


好巧不巧,走訪紀念館這天剛好是圍牆倒塌29週年的紀念日,11月9日原本是德國國慶的熱門日期,但因為這天也是1939年屠殺猶太人的水晶之夜,也是德國史上一大污點,也因此德國國慶後來以1990年10月3日東西德統一日為代表。新聞上播著11月9日這天圍牆倒塌的歷史畫面。

在東德長大的德國總理梅克爾(Angela Merkel),她在一段致詞中談到:「我想沒有人會忘記那一天,至少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」
延伸閱讀:這一夜改變許多人一生 柏林圍牆倒塌25周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