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國.德列斯登|遇見「歌劇版」提姆!浴火重生的宮廷歌劇院 《最美聲》座位僅需8歐元

抵達Dresden下塌的Hostel時,已經傍晚五點半,還在思考晚上要不要到舊城區的市集走走時,8人床位的房間闖進了一位大叔。短暫寒暄後出於好奇,詢問了一下稍晚的計畫,來自拉脫維亞的古斯塔夫說:「我要去看歌劇」。

德列斯登著名的賽柏歌劇院(Semperoper)

「歌劇???」我疑惑的問。

「對啊,今晚要去看德布西的歌劇,明晚則是約翰史特勞斯的」古斯塔夫說

等等,這不就跟我前幾年每年跑去紐約的目的ㄧ樣嗎?2011年在美國唸研究所時,每到暑假都會安排至少一週以上的時間在紐約觀看音樂劇,除了星期一固定的休息之外,每天都會欣賞1~2齣音樂劇(星期三、星期六都有兩場演出)。

看了那麼多場音樂劇,我還真心沒觀賞過歌劇。

 歌劇Opera跟音樂劇Musical是不一樣的東西喔,所以下次再說提姆喜歡看歌劇時,我絕對會不客氣翻白眼。

「那歌劇要多久前買票啊?票價貴嗎?」

「喔~因為我都買站票,所以就等一下去現場才買,大概15-25歐元,有興趣你也可以一起去。」

夜晚的賽柏歌劇院

原本只想花錢去參觀劇院的我,既然有可以真正參觀觀賞歌劇的機會,當然就不能錯過啦。七點開始的演出,我們從Hostel快速步行至賽柏歌劇院(Semperoper),文藝復興的建築曾經過大火焚毀,又再二戰時遭遇砲火襲擊,一直至1985年才重建完成。

我們在6點55分抵達劇院,馬上衝向櫃檯買站票。

後來Google,發現自己看得是法國作曲家德布西的《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》。

「16歐元,謝謝」古斯塔夫先刷卡付錢,輪到我要買票時,櫃台小姐說剛剛的16歐元是兩張票。還沒時間驚訝這麼便宜的票價,我們飛快往座位狂奔,因為領位員已經在催促大家快進場。一路從一樓爬到五樓,樓梯轉圈轉到我都要頭昏了。

五樓往下看的視野

距離屋頂最近的五樓座位區,視線前方可以看到巨大的水晶吊燈,富麗堂皇的劇院還沒來得及欣賞,燈光已經逐漸調暗。

五樓的座位區,前方正好是大吊燈

「等燈一暗我們就找空位坐」古斯塔夫小聲地說。五樓其實還滿多空位的,我們隨意坐下。

這裡原本是站票的位置(就真的是用站的)

探頭往下首先看到的是舞台前方約30人的交響樂池,眾人拍手歡迎指揮入場,接著樂聲響起,布幕逐漸上升,幽暗的舞台被水覆蓋,中間一個宛如火柴盒的三層樓高建築、隨著劇情360度旋轉,隨即降下的細絲鐵幕,營造出宛如在叢林深處的錯覺。雖然是歌劇,但整個舞台卻呈現出極簡、新潮的現代感設計。

女高音踏在水裡高歌,布幕上方同步顯示德文、英文字幕。

以前看過歌劇女高音Renee Flemming專訪她跨界演出音樂劇時,她說歌劇演出不使用麥克風,音樂劇有麥克風,所以演唱方式必須有所改變。也因此音樂劇一週可以演出8場,歌劇每隔一天演出就是為了讓演員休息。因此,觀賞歌劇時從交響樂團到人聲,全部都是原音重現,這時後就考驗到整個劇場的聲學設計了。

從一樓觀眾席往上看
一樓觀眾席

座位所在的5樓,或許無法清楚看到演員的表情,但聲音表現卻絲毫不受影響,古斯塔夫也說,其實接近屋頂的位置聲音最美,就連門票證實這點寫著「Hörplatz」(聆聽區座位)。

樂池

大約過了90分鐘,到了中場休息時間。我們趁這個機會逛逛整座劇院,舞台上方接近屋頂的羅馬數字與阿拉伯數字,竟然是每五分鐘變更一次的字版時鐘。位於二樓劇場外圍的交誼廳,除了是許多觀眾購買飲品之處。宛如義大利教堂的空間,很難想像這裡是劇院的交誼廳,更像是某個文藝復興時期的教堂建築。

觀眾席後方的交誼廳

劇院的不少角落也都放置著知名音樂家、劇作家的石膏雕像藝術品,也難怪光是欣賞這座劇院,也十分值得。不過,如果只是參觀劇院,也要花費11歐元,這次購買站票的座位只花費8歐,除了視覺上欣賞富麗堂皇的劇院,更能感受完美的聲學設計。許多女高音Solo的橋段,聲音就好像在眼前清唱般的清晰。 

二樓觀眾席視野

後來回家google,原來自己觀賞的是法國作曲家德布西的《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》。恩…又上了一課~~

0

發表留言